【青春课堂】 王君网课:(上)一干而尽这碗千年“毒”鸡汤——《愚公移山》新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卷首语:
青春语文不止指向课堂,更指向生活;不止指向语文,更指向生命。王君老师的《愚公移山》新读,选点新颖,以“角色突围”切入,课堂引人入胜;博观约取,融合国际视角和传统文化,体现厚重灵动;打通活法,进行灵魂叩问,实现温暖疗愈。本节课,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青春语文于是站立为独有的风景,呈现出阔大的气象与隽永的韵味。
欢迎走进本期青春课堂——
一干而尽这碗千年的“毒鸡汤”(上)
——《愚公移山》新读
授课 王君
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们好,朋友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愚公移山》。
你是不是已经被今天的课题吓住了。为什么说《愚公移山》是“毒鸡汤”呢?哦,这可不是我的话,是我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话。现在的小孩儿很厉害的。不像我们当年,老师怎么讲,就怎么乖乖听,乖乖记笔记。独立思考和独立质疑,新生代们当仁不让的。我的每一届学生,都有质疑《愚公移山》的,而且,各种质疑角度都让我脑洞打开,对孩子们佩服得不要不要的。“毒鸡汤”也是当年我在重外教书的时候,一个叫许菁的孩子对《愚公移山》的“点黄”——这是我们重庆话,就是一语洞穿其根本毛病的意思。
对于《愚公移山》的经典质疑,大家都挺熟悉的:
愚公这傻老头,为什么不选择搬家?
愚公老成这样了,他还能折腾?他不是找死吗?
愚公凭什么要因为自己的一己之执念,而安排了周围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后代的生活方式?
愚公就是中国老年文化强权的代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穿着马甲招摇撞骗来啦!
……
总之,愚公就是个偏执狂,说白了,就是精神有毛病!
今天这节课啊,我就想非常郑重地谈一谈我的看法:为什么《愚公移山》不是毒鸡汤,而是一碗我们的祖宗已经熬了几千年,味道越来越鲜美的货真价实的,超级补人的真鸡汤。
正式讲课之前,我想再说点儿题外话。
每一次重读《愚公移山》,我都很生气,愤愤不平。为什么生气?三个原因。
一是愤愤不平,为列子寓言没有取得应该有的国际地位而不平。
我们先了解一下列子寓言。
【播放百度百科对列子寓言的介绍】
列子寓言属于先秦寓言的一种。那是百家争鸣时代的绝世珍宝啊!我每一次读,都要忍不住为老祖宗的智慧感动得,激动得,自豪得热泪长流的!
但是,但是,在世界寓言的领奖台上,却没有先秦寓言的一席之地。
大家知道,世界上公认有三大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这三大寓言誉满全球!
可是我们先秦寓言没有进入世界级,这其中也包括列子寓言。我查了一下资料,列子与伊索是同时代的人,早于拉封·丹和克雷洛夫。按道理说,这么好的东东,是绝不应该被遗忘的。原因何在?主要是翻译跟不上,宣传跟不上。
我这次备课查阅资料,发现对列子寓言的当代研究是比较缺乏的。蔡志忠为列子寓言画了一部漫画,相当漂亮的,但网络上的宣传居然很少。我的kindle上,有成千上万的电子书,我也天天捧着二混子哥说历史的漫画一边读一边傻笑,但居然,就是没有蔡志忠的《列子寓言》,你想在列子老人家身上花点儿钱都花不出去啊!
所以,我生气!为外国人不了解列子寓言而生气,为中国人让列子爷爷坐冷板凳生气。
我还生气,是为我们中国人生气。
我们中国人,动不动就说某某某又“儒释道”三家贯通了,总之,研究老子和庄子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两位的每根毛发丝,每个毛孔都拿着放大镜观察了一遍又一遍,各种论文更是汗牛充栋啊。但是,列子几乎算是被人忘记了。他的思想,届于老子和庄子之间吧。他的寓言,选入中小学课本的,可比老子庄子多多了,除了《愚公移山》,还有什么《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杞人忧天》《夸父逐日》《朝三暮四》……都排着大队呢!可是,我们是不是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列子的存在感是很弱的。
这让我想起我们家已经是影帝和视帝的张译,他说:我是成不了明星的,我就只能当演员。我觉得,列子也是这个样子。好作品一摞摞,但就是不红啊,就是没有流量啊!你说冤不冤,我该不该生气?
第三个愤愤不平的原因,乃是因为郭初阳老师。
80后90后的小老师,大概不太了解郭老师了。但70后60后的老师,对语文真感兴趣的,如果都不知道郭老师,不多少了解当年的那桩公案,可就说不过去了。
郭老师跟我同龄,但人家是浙江的青年才俊啊,当年跟培东一样,最年轻的浙江特级,形象也和培东一样,一身的浙地贵族气。郭老师超有才,为《愚公移山》开发了一个新课,很振聋发聩的。在当时,其影响,简直和钱梦龙老师的经典有得一比啊。但是,钱老的课,大家都叫好的,杠杠儿的文言文教学开天辟地之作,经典地位没法撼动。但郭初阳的课,可就纠结了,叫好的有,像我这样的。但也有很多,是吐槽的,是叫骂的,是奚落的。到后来,连高校大神王荣生教授都惊动了。王大教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从课程论的角度点评了初阳兄的《愚公移山》。大家感兴趣,值得好好读读。
初阳兄没多久就下海了,在杭州创立了“悦读馆”,干得风生水起的。一定是不仅挣了大钱,而且,也可以让思想如子弹,自由飞了。我祝贺我的兄弟,学习愚公移山,在另外的舞台上,发自己的光,成就自己的大事业。我为什么力挺郭初阳的《愚公移山》呢?
我为什么对“要用寓言的方式教寓言”的观点持保留态度呢?因为,这个锅,实在不该几千年后的郭初阳们来背,而是应该列子来背,或者说,应该列子的弟子,以及后世假借列子之名创作寓言的那些大神们来背。
《愚公移山》实在写得太好啦!这个经典的文本让人方寸大乱,守不住元神啊。忍不住,实在忍不住:
你忍不住把它当小说来读!
你忍不住把它当神话来读!
你忍不住把它当剧本来读!
你甚至忍不住把它当诗歌来读!
……
你还有更乱的:
你在《愚公移山》中读出了儒家的思想!
你在《愚公移山》中读出了道家的思想!
你在《愚公移山》中读出了法家的思想!
你在《愚公移山》中读出了纵横家的思想!
你在《愚公移山》中读出了佛家的思想!
你在《愚公移山》中读出了各种现代思想!
……
乱了乱了!全乱了!我告诉你,我早就乱过了。所以,我才要为郭初阳兄叫屈。
如果都只能“以寓言的方式读寓言”,那好,不知得憋死多少人啊!
我猜想,郭初阳兄,就是因为还想留一口气,所以决定一走了之吧。
所以,我还是希望我们的语文,更开放,更大气,要有百家争鸣时代的气度。要像顾之川老师说的那样:语文是大海,容得下一切。
【张佳悟课】王君老师是实实在在的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从课堂中找寻文本解读的新切入点。为了避免思维的固化,或许我们也应该从学生的思维中更新原有的观念,不仅要拥有国际性的视野也要有历史性的思考。列子“坐冷板凳”就好比当下演员的境遇,单纯从列子的角度去讲解意思或许不是那么明确,课堂也会比较沉闷,但王君老师从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影视演员入手,言者有情,听者有意。《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大,但是可以去细细解读的地方却很多,我们的思维自然不应该被锁住,要善于从所有可能的角度去反复品读。
【文君悟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师者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毫无疑问,王君老师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从《愚公移山》追溯到列子寓言,追溯到世界级寓言的分析对比,站位高远,课堂风景宏伟。同时,课堂起点契合新时代学生独立思考的特点,引人入胜。
第一部分
刚才我的这个导入,好像有点儿长了。但必须这么长啊。不长的话,我就无法充分地表达我对列子寓言的敬仰。
老前辈,列御寇祖宗,请收下我的膝盖吧。
《愚公移山》可以讲的实在太多了,真要展开讲,怕要讲三天三夜,这对听课的老师就不负责任了。所以,我今天取一个小角度,希望实现青春语文“打通读法和活法”“用语文疗愈自我”“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小目标。
我今天的话题是:
困境中的我们,如何实现角色突围。这个问题您理解了,您知道,《愚公移山》是不是“毒鸡汤”了。
关于“角色突围”,这是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将不断重复强调的概念和主题。我的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整合教学立意,用的就是这个概念。但那堂课,涉及到的文本太多,最后就都蜻蜓点水了。今天,我就借《愚公移山》,讲得更深入一些。
所谓角色: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一种身份,一种标签。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各种角色规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所承担角色的要求,符合社会的客观标准。大多数的角色规范是人所没有意识到的,只是由于从小就受到规范的强化而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熟练化的行为习惯,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正是根据角色规范来评价他人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的。
平庸的人,他的角色经常就是错乱的,甚至说是一种倒退的,例如你是中学生,你的行事做派还是小学生,你就是倒退了。而优秀的人的特点是什么?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角色的把握非常精准,往往能够实现角色的融合、突破和创新。
在我看来,《愚公移山》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老家伙的角色苏醒,角色突围,角色创新的故事。
来,我们先听听朗读。
【播放《愚公移山》朗读】
这个作品的朗读者,是个草根专家,是我们青春语文工作室的孙雪梅老师。高手在民间啊。
围绕着愚公的角色突围,我想重点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这是我今天的演讲地图:
【播放演讲地图】
第一个方面:愚公的需求觉醒的伟大意义。
所谓“需求”,就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一定有朋友会问:这还不简单吗?这难道不是天生的吗?吃喝玩乐、家庭事业……谁不知道啊?我们不是不知道,我们是都知道,但得不到。
错了!错了!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如果你这样想,根本就错了。
事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人家要什么,我就要什么。潮流要什么,我就要什么,这才是大部分人的状态。
即将90岁的愚公,其实也面临着这个巨大的“惑”。
太行王屋二山,那么高,那么大,挡了愚公一村子人的路,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但一个世纪了,N个世纪了,并没有人站出来说:来,我们想想办法,或者搬家,或者移山,总之,我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世世代代都没有!
只有一个叫愚公的男人,一直到90岁了,垂暮之年了,行将就木了,才终于振臂一呼,大叫一声:“来来来,我们移山吧!”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于愚公自己,这于愚公的家庭,愚公的乡人,都是振聋发聩的一声呼唤,其意义,不亚于若干年后,陈胜吴广的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不过,愚公叫的是:太行王屋,宁有种乎?
但是,十年前为什么不叫?二十年前为什么不叫?三十年前为什么不叫?三百年前为什么不叫?三千年前为什么不叫?当太行和王屋还是小山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移除的时候,为什么不叫?不是没有需求!大道通衢,四通八达的幸福生活,是人人向往的!是天性,是人性!
但是,天性也好,人性也好,都是容易被惯性遮蔽的。
爷爷辈看见祖祖辈在嗨哟嗨哟地爬山,便觉得嗨哟嗨哟地爬山,就是正常生活。
爸爸辈看见爷爷辈在嗨哟嗨哟地爬山,便觉得嗨哟嗨哟地爬山,就是正常生活。
儿子辈看见爸爸辈在嗨哟嗨哟地爬山,便觉得嗨哟嗨哟地爬山,就是正常生活。
孙子辈看见儿子辈在嗨哟嗨哟地爬山,便觉得嗨哟嗨哟地爬山,就是正常生活。
苦难,就是这么一代代轮回的。
我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其实,是每一个人共同造成的。谁都没有错,但谁,都敢说,自己没有罪?
但幸好,有一个叫愚公的小伙子,不,老伙子,活了一辈子了,已经要死啦,老天成全他,让他的需求,终于被自己看见啦,并且,有足够的勇气,说出来啊!
这是多么惊世骇俗的时刻。这个时刻的意义,怎么渲染,都是不为过的。
这是一个人,在向全世界宣告:
我再也不想那样活!
我从此决定要这样活。
听一首歌吧:
【播放歌曲《再也不能那样活》】
【张佳悟课】通过一个角色在苏醒、突围、创新中的变化来重点把握愚公移山的意义,新颖独到。王君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代人思想上的通病,进而突出愚公的时代虽然很遥远,但传承下来的精神、存在的认知问题却是相近的这一特征。紧接着由一个时间引发出更深层次的疑问,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时间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奥秘呢?层层递进,这样的课堂引人入胜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文君悟课】所谓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常规的解读,往往围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文章。但王君老师独辟蹊径,打通读法与活法,渗透心理学知识,提出了“角色突围”的核心概念,并挖掘“愚公的需求觉醒的伟大意义”。正如君老师所言:“天性也好,人性也罢,都是容易被惯性遮蔽的”。寓言中意味深长的道理,因为有了教者全新的视角,所以有了直击时代心灵的新解读。
朋友们,人并不是轻而易举地看到自己的需求的。
1994年,我第一次到重庆参加全市课堂教学大赛,听文兰森老师介绍了当时北大附中的程翔老师等当年的全国新代名师之后,我知道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1998年,我第一次到天津,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课堂教学大赛。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川,第一次北方。我们坐大巴,从北京赶往天津。一路上,我热泪盈眶。因为我看到了华北大平原,真的像《白杨礼赞》中描绘的那样:一望无垠,坦荡如砥。 而我生在山城重庆,长在山城重庆,我以为,大家都过着跟我一样的生活:一出门,不是爬山,就是下山哟。
从此我知道,我喜欢大平原,我希望自己,在一片更辽阔的土地上生活。
这也就为我后来,历经千难万险也要北上,埋下了能量觉醒的种子。同学们,朋友们,人,是有认知惯性和承受力惯性的。现在很流行“舒适区”的说法。所谓“舒适区”,就是把眼前的惯性生活状态当成了自己喜欢的状态,当成了自己能够承受的状态。但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假象:你并不喜欢想现在这么活着。只不过,你没有觉知的能力,没有自我叩问的能力。
太行王屋,其实只是一种影射。它们代表着一种顽固的,低级的,恶劣的生活方式,它们把更青春的活法,更有趣的活法,更富有艺术审美意义的活法,挡在了山的那一边。
愚公,以90年的成长换来了这种自我觉知,自我叩问能力,那么,你呢?
我记得,上次我们讲维克多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来复习一下,老年之后的维克多的需求觉醒:
【播放《活出生命的意义》视频】
一般来说,不经历大悲痛大失去,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啊!
和需求觉醒一样重要的,是能量觉醒。
【张佳悟课】王君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同样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准则。摆在愚公面前的可能是座大山,摆在生活面前的那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太行王屋其实就是我们思维羁绊的物化,如何摆脱这种顽固低级甚至恶劣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需要从这篇文章中要学习的。
【文君悟课】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灵感的碰撞,更在于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虽然是网课,但是王君老师依然心怀学生,尽量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去唤醒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同时,又创造性地指出了“太行王屋”的象征义。课堂既有感性的动容,又有理性的思索。
王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
近三十年走南闯北的教育人生
已出版二十本专著
二十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首届全国中语学术领军人物
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
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策划:青春课堂编辑部@语文湿地
编辑: 陆艳 严文君 张佳
卷首:严文君
终审:周忠玉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